近年来,沧州盐山联社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坚守服务“三农”初心,不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拓展服务方式,有效满足农村地区多元化金融需求,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截至7月末,该联社各项贷款余额75.48亿元,较年初增加3.96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2.91亿元,较年初增加4.48亿元;涉农贷款余额50.28亿元,较年初增加2.62亿元。

加强“政银”联动  拓宽普惠金融新格局
与县商务局及12个乡镇签订《金融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双方组织优势和行业优势,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及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积极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把更多金融资源向农村薄弱领域倾斜。同时,积极开展“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亮点工程”,以“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韩集镇薛堂村为依托,带动周边村庄村民共享普惠金融,采取现场和电子屏幕相结合的方式宣传电子银行产品和信贷产品,扩大宣传覆盖面,截至7月末,在全县建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9家。

创新信贷产品  提高普惠金融契合度
为满足不同客户群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根据农户融资“短、频、急”的特点,为不同客户群体量身打造特色金融产品,先后推出“普惠阳光e贷”“公信贷”“家庭贷”等信用贷款,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难、贷款慢”的问题。如:盐山某贸易有限公司经营销售钢材、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受多种因素影响,资金运转困难。盐山联社得知情况后,及时派出客户经理与其对接,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为该企业发放贷款400万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公司的流动资金压力。截至7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59亿元,较年初增加2.22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32.26亿元,较年初增加7.43亿元;普惠型农户贷款余额23.39亿元。

加强信贷支持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
各网点依托“地缘”优势,与村“两委”协同配合,扎实开展农户建档立卡和评级授信等工作,并将评级授信对象向城乡市场、社区居民、产业链上下游等有效延伸,不断扩大“双基”共建覆盖范围,随时满足客户资金需求。同时,按照“建档一户,评级一户,授信一户”原则,对农户的综合情况和资金需求进行科学划分,建立授信分级档案,根据农户信用等级给予不同的授信额度,并开通“绿色通道”,压缩审批环节,确保为农户送去金融“及时雨”。此外,重点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美丽乡村建设、绿色健康产业等授信力度。截至7月末,共为农户建档41755户,评级41414户,授信32042户,授信金额217.71亿元,授信率77.37%;用信15910户,用信金额29.30亿元,用信率49.65%;已评定信用村168个、信用乡镇3个、信用示范区5个。


网格化精准营销  打好金融服务创新牌

下沉服务重心,持续开展“网格化精准营销”活动,重点对接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市民、优质客户等重点群体,深挖小额信贷市场需求,全面有效推进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切实提高不同客户群体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截至7月末,发放新市民贷款余额688.8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1.02亿元。同时,深入学校、商超、企事业单位、社区开展宣讲推介,有效满足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户以及新市民群体信贷需求,提升获贷便捷性和金融服务质效。


开展信用体系建设  打造普惠金融场景

一是大力开展“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以“党建+整村授信”为抓手,做精做细农户信息采集、信用评定、建档立案工作,并将客户诚信等级与信贷额度相结合,根据不同等级授予不同的信用额度,引导农户以信用为基础,化农户无形的信用为有形资产,让农户以低门槛的信贷方式获得贷款支持。二是开展征信知识宣传和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大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切实改善农村信用生态环境。三是以提升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为着力点,加大智能机具布放力度,畅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截至7月末,在全辖布放制卡机1台、社保卡制卡机25台,智能现金柜员机11台、智慧柜员机11台、小额循环机25台,打造金融便民店9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