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河北省金融票据市场运行报告
中国民生银行石家庄分行 金 鑫
2023年上半年,民生银行石家庄分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业务出发点,严控各类票据风险,深度挖掘我行票据客户,根据客户实际结算特点和业务需求,扎实落地民生银行总分行各项业务,历经票据新规的半年过渡期,我行票据业务稳步发展,现汇报如下:
一、2023年上半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上半年,我国经济处于稳步复苏态势。一季度,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放缓,但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两会密集释放政策信号,3月年内降准,降低融资成本,我国面临的三重压力有所缓解,经济运行恢复向好;二季度,政治局会议提出经济运行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不足等,地产投资走低,基建前置优势减弱,部分经济指标增幅放缓,但消费和服务业恢复回升,6月降息落地,经济活力有所支撑。货币政策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精准有力,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新增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和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等结构性再贷款工具。央行3月降准25BP,6月降息落地,释放稳增长信号,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全力支持实体经济;财政政策方面,一季度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地方债发行提速,二季度略显政策乏力迹象,今年税费支持政策力度较去年有所减弱,但仍保持一定的强度,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加力提效。房地产方面,随着经济回暖,房地产市场处于弱复苏状态,央行开展降息,后续稳房地产政策有望优化,市场有望逐步企稳。
2023年上半年票据市场累计承兑发生额12.43万亿元,同比下降11.65%,日均发生额为1010.20亿元,日均同比下降12.37%,单张票面金额为90万元;累计贴现发生额8.94万亿元,同比下降12.47%,日均发生额为726.69亿元,日均同比下降13.18%,单张票面金额为175万元;贴现承兑比为71.94%,同比下降0.67%。上半年,票据市场环境不断改善,支持实体经济,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二、我行业务主要情况及业务举措
(一)我行业务主要情况
2023年上半年全省银票签发累计3538亿,分行签发122亿,占比3.45%,股份制中排第五;全省直贴累计2572亿,分行直贴发生110亿,占比4.28%,股份制中排第三。全省转贴发生6817亿,分行转贴发生48.77亿,占比0.72%,股份制银行排名第八。
石家庄分行于2022年2月末推出票据线上产品自助贴现、自动发托签约“突击月、提升季、巩固年”活动。在总行领导支持下、分行同事共同努力,分行票据客群拓展活动取得良好结果。分行2022年共计办理贴现业务176 亿较同期业务增长115%,年末贴现余额138亿较年初增长86亿;办理人行再贴现102 亿余额47.26 亿,余额较同期增长153%,列民生系统第一。在2022年客户拓展基础上,2023年分行依托“1+5对公开户入门产品包营销活动”继续锚定基础产品推动,提高产品活跃户,票据投放及客群服务类产品推动处于全行前列。截止6月30日,贴现发生110.09亿元票据资产余额157.6亿元;累计办理再贴现64.20亿元余额41.90亿元,再贴现发生及余额仍保持系统内第一;自助贴现活跃客户数259户,票据管家4.0签约客户数84户活跃户32户。积极推动创新业务落地河北省内首笔供应链票据再贴现业务,获得当时人行高度认可。
我行今年以来积极应用线上化产品作为业务推动方向,其中自助贴现发生81.36亿元占比74%,自助贴现客户259户。分行今年票据管家4.0营销推动纳入全年重点产品进行推广,通过分行积极营销推广,目前共签约90户业务活跃户33户。通过线上化产品带动贴现业务发展,实现我行票据基础客户开发提升;票据管家4.0升级上线,一方面丰富电子存单等入池品种,另一方面增加了法透、保函等出账品种,为我行客户提供综合性票据服务方案。
(二)业务举措
1、加大票据直贴落地,兼顾结算+融资,做强基础表内资产。做大做强票据业务基础客群,通过新开户、批量获客、团队作业等模式批量开发中小微客户。在重点客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客户直贴潜力,以产品带动客户链式开发,加强商票票融e、供应链票据的推广力度,开拓营销我行重点客户,撬动闲置授信的使用,提升供应链票据再贴现份额。
2、制定合适且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活动方案。围绕票据业务新产品制定相关激励措施,提高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多渠道宣传我行票据产品,加强客户经理以产品带动业务的营销观念,通过营销活动推广产品使用,以产品使用推进票据业务落地。
采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逐户指导,同时制作业务签约操作视频、操作手册下发经营机构,做到业务指导全覆盖、零等候,确保有需求客户成功落地签约。调动前中后台各个条线,推广线上票据产品、提升全员票据能力、提高票据产品签约覆盖率。
发布“1+5”对公开户入门产品包营销活动方案,并组织各经营机构上报特色获客营销计划。交易银行部赴经营机构进行现场营销推动,对产品签约进行培训及答疑,并通过i民生、邮件与各经营机构联系人进行业务讲解与产品支持。此外,定期推出分行“成功有我”系列专刊,树立产品推动优秀机构和客户经理分享经验心得,通过在线上经营分析会“现身说法”的方式为其他机构带来可借鉴的先进经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3、开拓再贴现票源,对符合再贴现要求的直贴票据实行利率优惠,促进再贴业务稳步发展。对人民银行的各类政策进行积极的响应,支持人行的业务开展,保持我行在人行的业务活跃度。利用石家庄人行下发的中小企业再贴现直通车、绿色直通车客户等专项再贴现额度,带动基建、医药行业、绿色企业以及民营小微企业业务增长。
4、电子票据时代,依然存在账户风险、兑付风险等不确定性导致的新风险露头,包括信用风险、合规风险等。国资委对公布823家假央企名单,进一步提高企业日常经营对账户安全的意识。监管机构对各商业银行也严格落实各项风险措施,例如加强企业资金划转额度,明确企业开户人信息等。从根源上严控电票新型风险蔓延,防范系统性票据风险。
5、自活动方案下发后,部门成立票据敏捷小组下沉七家二级分行、同城20余家经营机构进行政策触达、业务培训,对客户经理提出的问题现场逐一解决,推动效果明显。活动期间,交易银行部及各经营机构信息共享,及时总结并分享签约经验,定期组织不同受众群体线上交流会,汇总各类问题形成“问与答明白纸”、“营销话术指引”下发全行,开放高效地解决了业务共性和个性问题。
三、票据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票据新规落地实施,上半年一级市场开票量和贴现量同比明显下滑,原因在于:新规实施作用开始显现,贴现审核趋严,票据承兑贴现增速有所放缓;票据期限缩短,且票据利率上升,融资套利性质的票据承兑需求受到一定的抑制。
(二)商业承兑汇票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商业承兑汇票主要服务于重点授信客户,通过客户下沉实现基础客群突破上量。《管理办法》明确了供应链票据属于电子商业汇票,为供应链票据进一步发展夯实法制基础,推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央行对于供应链票据的支持力度显著加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供应链票据贴现,给予供应链票据专项再贴现额度。按照《管理办法》要求,银行、财务公司、企业作为承兑人均应按要求披露相应信息,信用体系建设对票据市场长远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商票,是商票从银企信用分离阶段向商业信用自主发展阶段过渡的关键之一。
四、2023年下半年票据市场分析
(一)票据新规落地,市场运行平稳
票据新规已于今年初开始实施。票据新规对票据规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也为商业银行设置了相关的指标。银行承兑汇票和财务公司承兑汇票的最高承兑余额不得超过该承兑人总资产的15%,银行承兑汇票和财务公司承兑汇票保证金余额不得超过该承兑人吸收存款规模的10%。票据期限从一年变为半年,票据套利空间收窄,票据供给可能面临阶段性萎缩。信用体系建设对票据市场长远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新一代票据系统上线运行,ECDS票据有序退出市场
2023年,新一代系统在全国范围内集中上线。按照票交所公告ECDS系统签发的最晚票面到期日由2023年12月31日延长至2024年6月30日,延长ECDS系统过渡期增强市场适应性,ECDS票据有序退出市场,ECDS系统也将于2024年1月28日停止提供直连服务,客户最终将通过新一代票据系统办理票据业务。新一代票据系统最显著的变化是实现了票据的可拆分功能,支持出票人签发以标准金额票据组成的票据包,持票人在办理票据背书、贴现、保证、质押等业务时,可依实际业务需要,将持有票据包按实际支付金额分包流转使用,票据的支付属性凸显、融资属性弱化,对企业的开票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
(三)票据市场走势分析
从历年下半年走势来看,行情多以先跌后涨为主。2022年下半年,票价走势呈现“前期跌后回调,中期震荡下行,后期触底抬升”走势。足年国股在0.70%-1.65%,半年内波动95BP,半年国股在0.20%-1.85%,半年内波动在165BP。2021年下半年,票价走势呈现“三季度稳步下行,四季度暴跌暴涨”走势。足年国股在0.75%-2.67%,月内波动192BP;半年国股在0.05%-2.65%,月内波动在260BP。2020年下半年,票价走势呈现“三季度震荡攀升,四季度转而下降”走势。足年国股在2.30%-3.00%,月内波动70BP;半年国股在2.30%-3.13%,月内波动在83BP。下半年票据整体市场将从票据新规影响中慢慢恢复,市场票据总量及市场活跃度将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