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新旧媒体交织并行的时代,“娱乐至死”的精神几乎冲淡浓浓书香。“其实纸质阅读从未走出我们的生活。”参加当当网“第7届网络书香节”活动,购买大量书籍的兰州80后青年陈辉4月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新媒体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捧书阅卷”的快感永远不可替代。 
  大学期间,因为经济限制,陈辉曾是电子书籍的忠实粉丝。步入社会后,每日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等媒介,“身体和精神都受不了,因此愈加体会到纸质书籍的可贵”陈辉说,“手捧书籍踏实阅读,让我远离浮躁,静下心沉浸其中。”
  4月23日,第18个“世界读书日”,纸质阅读重归人们视野,重拾经典的呼声在我们身边响起。当日,全国各地以各种形式举行读书推广活动。在兰州,时长近两个月的大型读书活动拉开帷幕。兰州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场精心策划的活动,旨在为民众营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
  身为孩子母亲的张悦嘉常根据权威学术机构发布的“儿童读书推荐榜单”为孩子买书,张悦嘉说,近两年,权威机构、商家、民间公益活跃,她每个月都带孩子参加“公益小书房”的讲故事活动,“阅读已成为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生活组成。”
  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中,2012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上升了1个百分点;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9本,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5.38分钟,比2011年的14.58分钟增加了0.8分钟。

    图书阅读率逐年稳步攀升,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韩高年说,从古至今,阅读纸质书籍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说,读书是一种文化品位的象征,也是人们安顿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
  韩高年分析,不可否认,电子介质对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如介于成本、加速传播、解决文化成果共享难题。但电子图书同时也造成经典贬值和粗鄙化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青少年迷失其中,出现买椟还珠的现象,从而丧失了对知识和书籍本身的兴趣。
  韩高年认为,除了知识的获得以外,纸质阅读可以帮助民众领略到文化的厚重感,体验慎独式的心灵历程,唤醒自省意识,培养理性精神。读书时的勾、画、点、圈、批、注等行为体现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深度的沟通与交流,这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对涵养人格、提升境界,至关重要。
  韩高年建议,不拒绝利用电子书籍的检索功能与便捷优势,但应当养成每天阅读纸质典籍的好习惯;既保持对时尚兴趣,也通过阅读纸质书籍,“做一个高尚的孤独者,为我们自己守住一方精神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