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一个人不能缺少两个最重要的朋友。一个就是你自己,这种观点是古希腊哲学家强调的,就是你要有一个强大的自我,一个充实的自我,比你的身体更高级的自我,那个自我是你的好朋友,他是可靠的。第二不能缺的朋友就是好书,就是活在好书里的伟大的灵魂。

  我自认为自己读书有三个特点,第一是“不务正业”。我不受自己专业的限制,什么书都看。我大学学的是哲学,看的多是文学书。我觉得一个人到世界 上来,没人规定你必须干什么不干什么。上哲学系,完全是偶然的,没有必要受那个限制。一个人最重要还是让自己完整一点,我觉得实际上像文科,文史哲真的不分家,都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之间没有那么严格的界限。我什么书都看,不受专业的限制。这一点直到后来在社科院从事哲学工作,我们所对我仍然有这个评价,说周国平不务正业,什么都干。

  第二个特点是“不走弯路,直奔大师”。一个人一辈子能够用来读书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你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比较平庸的作品上面。我觉得一个人读什 么样的书,其实跟自己的精神成长关系非常大,可以说你吸取了什么样的营养,你的精神就会长成什么样的状态。古希腊有一个哲学家,他说过有人很奇怪,明明喜 欢哲学,但是不去读哲学家的著作,反而去读旁边介绍哲学的著作。这就像有一个人爱上女主人,可是他怕麻烦,就向女仆求婚,这不是很可笑吗?

  尽管我是读经典,但“不求甚解,为我所用”,这是我的第三个特点。真正要搞一个课题,必须是很认真地弄清楚它的原意是什么。但对一般的阅读来 说,没有必要去死抠含义是什么,如果读的过程中不感兴趣,你可以跳过去,不求甚解,随着积累,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读那些书非常愉快,可以把它当闲书一样读。 我想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为我所用。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排除做学问这一很实际的目的,读书就是在吸取营养,丰富自己。读书最愉快的是什么时候?是 你突然发现“我也有这个思想”,最快乐的时候是把你本来已经有的、却不知道的东西唤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