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1946年参军入伍,跟随刘邓大军冒着枪林弹雨,南征北战解放全中国,获得国家颁发的八一勋章。1950年,当新中国刚刚度过第一个国庆日,父亲重拾钢枪、再跨铁骑,毅然与战友并肩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乡、卫祖国。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父亲的名字和事迹被收录在家乡的县志里,但他给我们讲述的都是战斗故事,对于荣誉只字不提。后来,我们发现老衣柜里藏着满满一盒军功章和立功证。

母亲是新中国时期的高中学生,1953年,父亲从朝鲜战场凯旋,相差十三岁的母亲嫁给了她心目中的英雄。军人与学生的结合,赋予了这个家庭刚强、正直、担当的家风。

刚强

毛主席说“打得一拳开,免得万拳来”,在那片焦土千里、卧雪茹冰的战场,父亲和战友们以无可匹敌的钢铁意志,把飞机大炮武装的美帝军队驱逐至“三八线”以南,战胜了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为祖国赢得了难得的和平时期。

新中国百废待兴,父亲从杀敌战场转战到国家建设的“主战场”。放下枪杆子,拿起笔杆子,为了尽早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父亲和战友们“紧急转型”,遵照组织安排到保定干校集中学习。当年十一月,二哥即将出生,为了不影响父亲工作安排,母亲把大哥大姐送回老家,独自一人在家待产。由于母亲一人操劳家务,营养又跟不上,二哥出生时不会哭,医生紧急救治才有了呼吸。出院时,热心的同事们把母亲送回家,身体虚弱的她依然没有通知父亲回家照看,结果月子里受寒染上“产后风”高烧不退,出现幻觉,母子二人危在旦夕,幸亏同事们来家里探望,才把娘俩送到医院,脱离了危险。母亲说:“没有什么沟坎儿是过不去的。虽说你爸是咱家的顶梁柱,但是他顾不到家的时候,妈妈就是根竹子,也要把家撑住。”这一生中,妈妈就是以修竹的柔韧与刚劲之风,引导和鼓励子女们克服困难,百折不挠。

正直

父亲把军人的正直融进了血液,也传给了这个家的每一位成员。

文革时期,在市委工作的父亲因为不肯与某些人同流合污而被人批斗,但是父亲始终坚持正义。拨乱反正后,那些参与打砸抢的人员登门道歉,父亲严肃地和来人谈了很久,出门时把那人带来的几包点心一起送出了门,父亲说:“他们来认错道歉,我接受,否则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前途,但是东西一点也不能收。”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天,父亲单位的一位阿姨到家里来,父亲和母亲一起陪她说话,阿姨红着脸、低着头。原来,那时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物资紧张的情况,有些人从单位拿公物回家私用,父亲发现后都会及时制止。事后,还会和这些人耐心讲清利害关系。父亲说:“战争年代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和平时期这种精神一点也不过时。尤其在银行工作,占小便宜的心态更是要不得,今天及时提醒他们,避免以后出现大错。”

担当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家里总是飘着浓浓的艾草香。有一天下午,父亲被几位建行的叔叔架回了家,父亲的膝盖不能动了,直愣愣的打不得弯。母亲着急忙火地买回来一只大号铁盆,外加几大包草药,当天晚上,煮饭的灶台上架起了铁盆,我在灶旁“咕哒咕哒”地拉着风箱,一大锅草药熬煮半个小时。然后,父亲坐在沙发上,面前摆着一只小板凳,草药大盆放在板凳上,父亲的右腿垫着毛巾搭在盆沿儿上,腿上再搭上一条大毛巾,中药熏蒸半小时。母亲陪父亲坐着,我伏在旁边的茶几上写作业,断断续续地听到父亲说:有个重点基建项目,打地基时遇到问题,需要追加预算,父亲带着同事们赶到工地,施工单位指着十几米深的大坑说问题就在那里,父亲和同事们决定必须查勘现场,情况属实才能考虑预算追加。在将要下到坑底时,父亲踩的石块突然松动,父亲跟着石块一起滑落坑底……万幸的是,身体并无大碍,只是右腿韧带受伤。父亲笑着安慰母亲:“枪林弹雨都闯过来了,小小的石头能奈我何!”中药熏蒸整整三个月,而为了确保工期,受伤第二天,父亲就坐着同事的自行车上班了。

修齐治平,家国一体。

家风即家庭文化,中华优秀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构成体。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家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我家的家风,没有镌刻在匾额上,也没有写在卷轴上,而是传承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