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的,“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中国人自古以来重视家风建设,注重在家庭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中塑造子女的人生观与敬畏心。我的家庭同样如此,良好的家风皆来源于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是一位“抠门”的人。他吃饭的时候,总是要用筷子把碗边的几颗米粒全部吃掉;他的铅笔,总是用到手拿不住了才肯丢;他的日记,更是密密麻麻的写满了信纸正面和背面。这让年幼的我很是费解,但偏偏我的父母要我处处向爷爷学习。记得有次邻居叔叔阿姨来我家做客,见我将碗里吃的干干净净,便夸奖我乖巧懂事。我不懂为什么,只知道这样会被大人夸奖,于是便一直这样坚持。长大后才明白,爷爷用行动在告诉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的爷爷,是一位“磨蹭”的人。和他一起看书,经常要等他很久才能翻到下一页。每每我做完作业,他也要在我耳边唠叨叫我再检查一遍。甚至他自己写字也要斟酌好久,有时候一封信要写一天。结果我们同看过的一本书,没过两个月就被我忘得一干二净了。我的作业更是低级错误频出。爷爷这时才告诉我:“慢就是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做人做事要踏实细心,切忌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
我的爷爷,是一位“固执”的人。他曾参加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退伍后回到家乡做了个副局长,可共产党员的精神和军人的傲骨让他拒绝了一切亲朋好友的请求和好处。甚至自己五个儿子的工作,他也没有以权谋私。他常在我的父辈们抱怨时对他们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人要淡泊名利,艰苦奋斗,宁可清贫让人敬,不可浊富挣骂名。”
党和国家尤其重视家教、家风。我们处在新时代的开端,我们的家风沐浴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散发的光辉,既有家的传承,又有国的风范。好的家风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当清正的家风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浩然的国风也就水到渠成。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现如今,我参加银行工作已三年有余,我的爷爷也早已离我而去。但我身上,每时每刻都能看到他的影子。微风拂过我的脸庞,他的告诫常伴风中,时刻提醒着我。爷爷请您放心,吾辈亦将永不坠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