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是一个紧邻县城的小村庄,古之澧水村南蜿蜒,称作“南澧河”,以河为界,河北岸是全村老小安居乐业的屋舍院落,河南岸是维系全村生计的田地。因沙地的缘故,产出的花生、红薯、甜瓜等香甜可口。故乡是我儿时的乐园!有慈爱的奶奶、憨厚的叔婶、玩闹的小伙伴。河里的鱼、地里的蚂蚱、房前屋后吃不完的瓜果蔬菜……
我的父亲就生于斯、长于斯,出于斯、归于斯!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他为人儒雅风趣,正直善良,做事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对上孝敬老人,对下耐心教导。虽然父亲花甲之年便辞世,留下了太多遗憾,但每每回忆起从小到大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感触良多。可以说我现在的生活态度,兴趣爱好,为人处世,都在潜移默化地受着父亲的影响。那就是“正心修身,以道致远”!
父亲小时候,祖父长期在山西染坊做账房先生。作为长子的父亲一边在县城读书,一边帮奶奶干农活,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父亲读书刻苦,毛笔字写的好,文章写的好,吟诗作对也是信手拈来,深得先生喜爱。这些学识的沉淀,使他后来在县政府工作时,得了个“秀才”的称号!
从我记事起,不管父亲工作多忙,每周回老家探望奶奶是风雨无阻的,父亲笑称我是奶奶的开心果,每次都带着。这成就了我对故乡至今深深的眷恋之情。
记得一年春节,大雪静悄悄下了一夜,第二天打开门,松软的雪一踩膝盖深。平时回老家都是父亲骑自行车带着我,这么大的雪,骑车是不可能的了。但过年回家是必须的!在那个时代,就只有地颠了!父亲在前开路,我在后面踩着父亲的脚印亦步亦趋。雪后初晴,朝阳东升,金色的阳光洒在洁白的雪上,美不胜收!父亲怕我累,不停地给我讲有趣的故事吟诵关于雪的诗词。空旷的原野上,回荡着我咯咯的笑声,这幅雪行春归图定格在记忆中,历久弥新!从此我岁月篮子里有了“人之行,莫大于孝”这粒种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三姐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上前线前,三姐回家探亲,先是悄悄问我:“我要上老山前线打仗了,小妹怎么想?怎么跟爸妈讲呢?”年少无知的我忽略了姐姐因怕父母担心而犹豫不敢直言的心情,一听竟兴奋雀跃,奔去父亲面前说:“我姐要当花木兰,上战场了”。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父亲应该从姐姐一回来,就预感到了,很从容且坚定地说:“三丫头,你既然当了兵,就要服从命令,上战场保家卫国是军人的职责。你能上前线,是咱们全家人的光荣,你要勇敢坚强,可不能哭鼻子哟!”。三姐红着眼眶使劲点着头。
后来的我才知道了战争的残酷,从三姐寄回来的照片上,看到漫山遍野矗立的墓碑,那都是一个个永远回不了家的英雄儿女啊!三姐不负父亲的期望,火线入党,荣获三等功,凯旋而归!从此“麻栗坡”这个边境小县的名字,从家人的口中讲给每个孩子听,将家国情怀播撒在他们幼小的心灵!
父亲身上具有传统文人的风骨,这与父亲从小的私塾教育有关,父亲熟读四书五经,酷爱诗词歌赋,敬仰古之圣贤。践行儒家“正心修身,以道致远”思想。他内心纯正无私、善良坚强、刚直不阿、魂系家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父亲的言传身教,将由吾辈担负起传承责任,将优良的家风一代代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