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传承,承载着家族的智慧与期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何为家风?在书中我领略到家庭是人最坚实的依托,是情感最丰盈的港湾,家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让他们在苦难面前更加隐忍勇敢,在生活里更为豁达乐观。《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对逝去亲人的深情缅怀,她在书中回忆了一家三口几十年平淡温馨、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生活。书中多次提到“一人分饰多角”的相处方式:父亲钱钟书有时像爸爸,有时像老爷爷,有时又像弟弟;女儿钱瑗有时是他们的孩子,有时又像是他们的妈妈照顾他们,有时又像是大姐姐……钱钟书与杨绛两位先生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更是孩子的朋友,他们与孩子一同分享一起成长。他们的家中少有争执,更多的是相互的关爱与包容,没有条条框框的家规,而是用智慧和爱引导孩子成长,在爱的包围下,钱瑗耳濡目染,也变成了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并将自己满满的爱给了学生,她诚实善良,执着坚定,方正不苟……家风如涓涓细流滋养着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我想这便是一个家庭最好的模样。
良好的家风不仅仅存在于书中,更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我小时候,家里永远有一台被擦得很亮的缝纫机,我的耳边也总是环绕着嘎噔嘎噔的声音。记忆里张家口的夏天总是那么凉爽,我和妹妹似乎永远不知疲倦的在缝纫机前追逐打闹,而奶奶却丝毫不受影响地踏着缝纫机忙碌着。跑累的我俩常常会趴在桌前看着奶奶干活,她双手移动着布料,双脚有规律地踩动踏板,针尖在衣服上飞速跳跃,不一会儿就把一些破了的衣服缝补好,我不能理解,那些破了洞的衣服有什么好补的,我问道:“奶奶,为什么不做新的”,她总是笑着说:“这些衣服好好的补补还能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快去玩吧......”那时候的我觉得奶奶真奇怪,又抠门又大方,不给自己做新衣服,但却会按着我的要求给芭比娃娃做裙子惹来全院小孩的羡慕。她会大方地做一桌子美食,但自己却吃那些剩菜剩饭……奶奶从来没有用语言来教育我,但她刻在骨子里勤俭持家的品德却深深地影响着我,在这个灯红酒绿的时代,勤俭节约的家风影响着我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我的价值观,让我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与丰盈。我的长辈从来没有告诉我,我家有什么家风,我家有什么家训,在我看来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会,是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是每个人的所言所行,是可以经受住岁月的考验而历久弥新代代相传的品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得到的机会愈来愈多,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诱惑和挑战也日益增加,家风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它不仅是家族的传承,更是社会文明的体现,良好的家风可以培养出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优秀的家风传承下去,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每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