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论家风:“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良好的家风通过一代代家人的言传身教,自小就刻画入髓,根植基因,成为我们立身处世的“初心”。
      祖父的“家训”
      我出生于中医世家。民国初年,祖父年幼时面对众多无钱就医的乡里乡亲,抱着治病救人的理想自学起中医,后来参与组建县医院。祖父从医50余年,凭借治病救人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成为当地名医,退休后更是为乡亲义诊多年,直到临终还在为慕名而来的患者免费治病。祖父多年行医,立下“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家训。

      “沧州好人”的家风

      父亲传承了祖父的医疗事业,但没有能够进入医院工作,而是以自己的钻研的医疗技术为乡亲义诊50多年。父亲恪守了祖父传承的家训:以精益求精诠释医生“工匠精神”,医好疑难杂症无数,尤其是利用自己精湛的针灸技术,免费根治100余名“小儿麻痹症”患者,使100余名儿童免受残疾之苦;以仁爱之心救治患者,50多年义诊“不卖药、不收钱”,义务救治乡亲百姓5万余人次;以勤廉为本甘于清贫,在一家人吃不饱、甚至两个姐姐因为贫穷而辍学的情况下,救治患者没收过一分钱。因此,2014年我的父亲被沧州市委评为“第八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沧州市道德模范”,2014年9月19日沧州市委召开表彰大会予以现场表彰。

      父亲被评为“沧州好人”,将“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家训,诠释为“在学习工作上精益求精,在为人做事上仁爱待人,在自身修养上勤廉为本的‘好人’家风。传承‘好人’家风,做一个‘好人’”,根植了我们的基因、成为了我们的初心。

      家风的坚守与传承

      30年前,我毕业入职中国银行。在良好家风传承下,在坚守“做一个‘好人’”的初心下,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领导和前辈同事们的指导帮助下,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党支部书记。2021年以来,所在支行党建考评位列前茅,荣获各项荣誉表彰20多项;2022年个人荣获沧州分行卓越奖;2023年荣获沧州分行“绩效优胜奖”。

      如今,我的儿子刚刚毕业参加校招进入某金融机构。多年家风教育和家庭熏陶下,相信他也一定能够恪守好家风家训,继续将“好人”家风传承下去,做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