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利率传导的过程中,市场基准利率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那么,什么是市场基准利率?在利率传导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目前我国主要的市场基准利率有哪些?今天,成方君就带大家去一探究竟。

图:政策利率传导过程

市场基准利率是“指标性的利率”。就像商场里的“标价”,其他利率都是在这个“标价”的基础上加价或者打折,来确定各自的利率。因此,市场基准利率也经常被用于观测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化。


市场基准利率是“重(chóng)定价的利率”。一些期限较长的贷款合同中,比如房贷,会约定“重定价规则”,即每隔一段时间对合同进行重新定价,对合同的利率水平进行更新,调整为最新的基准利率数值。例如,居民房贷利率是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进行重定价的。


市场基准利率还是“货币政策传导的关键利率”,政策利率的调整,会直接影响市场基准利率。由于市场上的其他利率都参考市场基准利率定价,基准利率的变化会带动其他市场利率变化,从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发挥调节宏观经济的作用。

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培育,目前中国的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等都已培育了各自的基准利率。


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主要指的是存款类金融机构质押式回购利率(DR)是银行之间以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作为抵押品,借入资金的价格。此外,质押式回购利率(R)也是重要的货币市场利率。与DR相比,R包括所有银行间市场交易主体,参加主体更广泛,也不限定质押物类型,因此包含了更多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和抵押品风险,波动一般也比DR 大一些。


债券市场基准利率主要指的是国债收益率。国债收益率主要是指投资者购买或交易国债所能获得的年化回报率。国债代表国家信用,如果持有至到期,一定能收到本金和约定的票面利息,没有信用风险,所以国债收益率也被认为是无风险利率,其他债券收益率一般会在国债收益率基础上有一定幅度的上浮。2024年8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曲线的传导效率,增强国债收益率的基准作用。


信贷市场基准利率主要指的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是银行发放贷款时使用的主要参考基准。LPR由20家报价行根据本行实际发放的最优质客户贷款利率自主报价,取平均数后每月发布一次。LPR有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个品种,对客户实际执行的贷款利率由借贷双方在LPR基础上加点或减点协商确定。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完善LPR报价制度,修订LPR报价指南,缩窄了LPR报价与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偏离,有助于LPR更好发挥基准作用。